打包’‘混合’后,‘分类’成‘分乱’
走在大南路往返,途经十余个分类
垃圾桶,看到的多是市民径直走向距离最近的分类垃圾桶扔垃圾。即使有个别市民将垃圾分类投放,但最后又被环卫工人们一股脑儿地“打包”进保洁车内,在送往垃圾中转站后,又再次被混合。整个垃圾处理环节中,“分类”成了一次次的“分乱”。
满大街的烟头、纸屑、饮料瓶
市民难辨分类标准,生活垃圾“一律打包”
老式的封闭式住宅内,每个组团内都设有若干个垃圾屋,里面摆放着“厨余垃圾”和“可回收垃圾”两类绿色分类垃圾桶。这些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并不多,且看不出已经分类。
居民林大妈说:“生活垃圾根本不会分那么细,一起打包塞进塑料袋里就好了,看见哪个垃圾箱空点就扔哪个,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。”另一市民孙先生说:”家里的垃圾并未进行分类,但若自己在街上要扔垃圾,还是会按照“可回收”的标准来选择分类垃圾桶。虽然我们的垃圾分类最终还是要合在一起的,但是垃圾分类是趋势,养好分类习惯自己也安心!”
随后,在途经十余个分类垃圾桶,看到的多是市民径直走向最近的垃圾桶扔垃圾。当记者问出:“你平时扔垃圾会按照分类标准分吗?”收到的回答多种多样,多是:“没怎么看,直接扔”、“知道瓶子是可回收,其他都扔不可回收”、“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,扔的时候不会注意”……等等之类的。
垃圾中转站处,直呼‘分类无用’!
来到府前街、蝉街、五马街一带,会发现,这里的道路两旁都设有分类垃圾桶,分别是收集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的,几乎每隔20至50米,都能看到一个。然而“频频现身”的分类垃圾桶却没能真正发挥“分类”作用,不少易拉罐、塑料瓶被丢进了“不可回收”的箱子里,烟头、果皮、吃剩的食物等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垃圾却堆满了“可回收”垃圾箱。
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大南路这片中心商业区,保洁员苏先生说:“自己负责大南路十几个分类垃圾桶的日常倾倒工作,一天内要来回两次到乘凉桥垃圾中转站将车里的垃圾清空。”当记者问到,在收集垃圾时,是否会按照分类来回收时,苏先生说:“我们只有一个车斗,里面分类不了。就算我们把垃圾分类运输,送到垃圾中转站时,也同样会被混在一起倒,根本没用。”
专注垃圾桶15 年,主要生产垃圾桶 栏杆座 指示牌等酒店用品。工厂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,员工100多人。拥有完整的自动剪板折弯冲压设备,以及行业前沿的生产工艺。品质是帆 诚信是船,一直坚持狠抓质量关,从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每一个环节都专门设置了质检,确保产品零问题出厂。以客户为中心,人性化的设计,优良的做工,亲民的价格,在全国各地深受欢迎。多年来一直与五大银行,电网,以及政府市政工程有着频繁合作,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新闻名称:打包’‘混合’后,‘分类’成‘分乱’
链接URL:https://www.cdcxhl.com/hangye/lajitong/n47756.html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用户投稿、用户转载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028-86922220;邮箱:631063699@qq.com。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:
创新互联